匹马斩颜良,河北英雄皆丧胆
单刀赴鲁肃,江南士子尽低头
三国关云长英勇骁战,被民间奉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,崇为“武圣”,因此关帝庙遍布城乡。
湘潭也有一座关帝庙,我们更习惯称之为关圣殿,它始建于清朝,后历经了各种风霜,如今,这座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,现在怎么样了呢?
湘潭关圣殿位于平政路
清初由在湘潭的山西商人共同兴建
当初既为祭祀关羽的场所
又为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会馆
称北五省会馆
又因明末本邑张嘉言进士
捐金在九总兴建了大“关圣殿”
清初广东商人在十二总
兴建了广东“关圣殿”
此殿后起
所以人们将其称为 新“关圣殿”
跟着导航软件一路沿着湖园路,夏天到处都是高温预警,这条街两侧种满大梧桐树,密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,实在是夏日消暑的好去处。
导航显示关圣殿已经到了,可是怎么大门紧闭,围着这栋房子附近转转,甚至都快走到人家家里去了,还是没找到入口,只能求助在路边玩耍的两个小朋友。
本以为这栋红红的房子进去就是关圣殿,没想到还要穿过一条,比戴望舒的雨巷还要长的小巷子才到正门(这里曾经是关圣殿的一个门)。
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关圣殿,我会说“新”,本以为可能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庙宇,没想到红墙绿瓦,看起来非常新,高高大大的门牌楼看起来十分气派,颜色亮丽大的图案也十分引人注目。
走到门口会闻到一股香灰的味道,如果说对关圣殿的第一印象是看起来新,那第二眼便是觉得空。
门口摆着一个贩卖香烛的小柜台,证明平时也会有人来祭拜,往里是一个大大的庭院格局,两侧的房间都有二楼,楼梯处摆放了很多安全宣传知识,对于老建筑的保护已经开始重视。
再往里走就走到了大殿,殿外两侧各有一个小亭子,红栏绿瓦下左钟右鼓,传说晨钟暮鼓为开静和止静,清晨先击钟后击鼓,晚上先击鼓后击钟,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的象征。
大殿前两条镂空石柱和台阶中间的蟠龙石雕最为珍贵,龙鳞、花纹、胡须都清晰可见。
往里走去可以看到一尊高高的关公铜像,两侧对联写着:
义胆开天万代功
关羽盖世千秋德
横批:雄风盖世
抬头还可看到屋顶也有一条金龙盘桓,门内摆放着四排兵器,尖上挂着红缨,大多都已锈迹斑斑,不知其中是否有关公最著名的那把青龙偃月刀呢。
关圣殿又名北五省会馆,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这五省的商人对湘潭的贡献非常大,有了北五省的商人,湘潭的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去北方,北方的商品也不断运到湘潭来,北五省会馆就好似是他们在湘潭的基地,进进出出的都是有钱人。
从明末清初开始,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湖南第一大商埠,人称“小南京”,关圣殿内石碑上还刻有湘潭开埠以来商业繁荣景况,摸摸石碑上凸起的图案,好似耳边已然听到了叫卖声。
1923年春,中共湘潭地下支部在关圣殿开办平民学校,培训了不少革命志士,1984年,湘潭市人民政府以关圣殿为馆址,建立了市博物馆,关圣殿不仅有历史纪念意义,还有革命意义。
2013年关圣殿出现了一个茶馆,每周六都有相声专场,在历史建筑里面开设茶馆,究竟是好还是坏?有人说这是不尊重历史文物,有些人说给这里带来了活力,现在茶馆已经取消,我们无从考证利弊。
在关圣殿的一个小时,总共只看到一个人进来过,还是外地来的山西游客,保存完好的关圣殿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,是地理位置?是天气太热?还是湘潭人不重视呢?
其实在这之前我也不了解关圣殿,如果要我说出湘潭的历史建筑,我可能很难数全,但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,有些历史被刻在石头上永久流传,有些刻在人的记忆里。
记忆里的不曾忘却,石头上的也需铭记。
关圣殿现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损坏的地方也得到了修复,政府部门重视历史建筑,作为湘潭人民的我们,是不是也要对本土的历史多了解一点呢?
湘潭在不断发展,不断变好,很多人自称“老湘潭”,可是有多少湘潭人能够有底气的说自己真正了解湘潭呢?
以雨湖公园为“中心”,这个大家常去的地方,左文庙右武庙,周边还有一系列湘潭古建筑,在雨湖公园休闲的同时,不妨也去老建筑看看不一样的湘潭吧。
了解了湘潭的历史
才算真正的老湘潭
在你的记忆里
哪个地方最能体现湘潭的“老”呢?